更新於: 2021 年 1 月 20 日
1/5/2016
夜幕降临之际,我们终于舍得离开那柔软的被窝,到附近的镇上去觅食。打开房门的那一刻,终于领悟了何为 “荒山野岭”。放眼望去,除了一片渐暗的夜色,就。没。有。其。它。的。东。西。了。一片荒凉有没有?然而这片荒凉却丝毫不带着一丝凄凉,反而有种优雅的美感。不知道是不是人渐渐有了点年纪,所以更向往这种宁静的感觉,不想要被太多人骚扰到当下的思绪,不想被成群的游客破坏了视线该有的感官。
安稳地锁上了房门 (再三确认啊,农庄的门是那种复古式的门锁,超级怀旧有没有。。),然后一溜烟地跑到车上去 (好像后面有些什么会马上尾随而来。。。你们知道的)。要是你们看了很多的恐怖电影,那么真的就别住这样的农庄了,把自己累得好惨,哈!而且农庄的周遭,根本就看不到另一间农庄 —— 顿时有了被世界遗弃的感觉。
当初选了这间农庄,当然是因为它距离皮恩扎镇满靠近的 (其实是因为价格便宜好不好)。开着车子,行驶在阴暗的乡间小路上,别有一番 “惊” 味!暮色低垂,空气中的雾气也跟着浓厚了,前方的路越来越模糊,路上飘浮着一层朦胧的雾,两个视力有限的家伙竭尽所能地量度着下一个路口。车子缓缓行驶在蜿蜒狭隘的山间小路上,我们心里或许都在想着:需要这么玩命么? —— 却只能在此刻哼着自己喜欢的曲调,缓和着心中的不安。
短短三公里的路程,快把我们折磨死。从车子踏出来的那瞬间,我们有默契地相视而笑,似乎是为了祝贺自己度过了生死关头,逃出生天。谁说了浪漫就一定要每时每刻都那么腻?我觉得这样的一抹微笑也浪漫极了。
往皮恩扎的小巷里,赫然发现了一间小餐馆:院子里开满了不知名的花朵,有几张精致的铁餐桌,寒冷的天气里当然没有人,餐桌只好孤零零的。小餐馆的入口处有一盏小油灯,挂在屋檐下,微弱的灯光透过灯罩打在木门上,我们看得很清楚:木门上挂着的小牌子写着:We’re open!—— 好吧,反正这么冷的天气,我们也不想继续探索了,就这间吧! 推开木门走进去,整间餐馆内都安置了暗黄色的灯泡,几乎客满,却毫不喧嚣。木制的餐桌上铺着暗红色的桌布,衬托着小花瓶里的雏菊,就连餐椅都是木制的,摸起来特别有质感。我们翻看了菜单,各自点了自己的餐点。
*题外话: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跟伴侣分享食物的习惯呢?我好想吃这样,也好想试试看那样,都点的话又吃不完 —— 那么跟伴侣分着吃,才能都吃到啊!我观察了好久,知道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习惯。至少我之前就很少可以这么做。这两年,算是很幸运了。我们都是各自看自己想吃什么 —— 然后讨论,应该点什么来分着吃。所以,我们通常都可以吃到两份食物的味道!这样很不错啊,大家可以试试看~*
我们的隔壁,坐着一对日本老夫妻。先生穿着格子毛衣,带着金色细框眼镜,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眯的,很和蔼;太太穿着一袭灰色的及膝裙,头发有点斑白,进食的时候一小口一小口地,很斯文。他们交谈的时候,总是相敬如宾的,偶尔太太的眼睛会惊讶地望着先生,手掌轻轻盖着嘴巴微笑。“不知道我们老了,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优雅地活着?” 我轻声地问着他。“不要八卦别人的事情。” 看吧,果然就是不同命!唉~



我们就在这间小餐馆里,享用了我们在意大利最美味的一餐。有时候,惊喜总会出现在我们毫不为意的时候。而这样的惊喜,也不错。我至今依然在想着:到底那餐的美味,是源于食物本身的味道?还是因为当时的氛围浪漫地刺激了我们的味蕾?
晚餐后,我们才姗姗地走入皮恩扎镇里。这个时候的皮恩扎,已经笼罩在浪漫的夜色下。静谧的街道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身影依偎着民宅门前的微弱小灯光漫步而行。冷飕飕的空气使得路过的人们不禁将脖子缩进围巾里,只露出一双眼睛和随风飘逸的发丝。如果真的要形容,我会说皮恩扎是一座很整齐的小镇。整齐的街道两旁挺立着一幢幢的中古建筑,红砖砌成的外墙沉重而具有历史感,一些角落处的外墙甚至看得出砖块之间的苔藓。皮恩扎的居民格外用心的地方在于他们在门口外栽种了各色各样的花卉,而这个季节,花开了。虽然说不上是百花争艳般的盛况,可是有了这一盆盆的花朵点缀着每户人家的门口,倒是为这寒冷的夜空增添了一点色彩与温暖。
走着走着,不过十分钟,就来到了可以俯瞰山谷旷野的小路。黄昏后的时刻,人们悠闲坐在折椅上,之间摆放着一瓶看似上好的红酒,一时低头不语, 一时开怀聊天,一时小口品啜。 阳台上的女士出神地看着远方,真是个幸福的阳台。沿着小路边走边看,暮霭沉沉,天辽地阔。他伸出手臂环抱着我,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无声胜有声” 在此刻,更能体现其意义。